英语阅读课件集合8篇

| 英语阅读 |

【www.yyzstj.com--英语阅读】

第1篇: 英语阅读课件

教学目的:

1、学生汇报在阅读冰心作品的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交流在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用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

(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回顾学习方法回顾在学习《海伦凯特》时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朗读的形式不限,展示的作品多篇。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过程。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推荐名段。(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总结,留有余味,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师生的情感都融入冰心作品的“爱”中。冰心的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

第2篇: 英语阅读课件

今天上了Unit2 Reading这一课,我进行了如下的反思: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阅读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丰富语言文化知识,还能促进听、说、写等其他语言能力积极地发展;而且,阅读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课堂上小组共同阅读,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平等、协作、交流、讨论中,都有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阅读活动中,小组内先读,先练说,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活动。学生能选择一个水平适当的角色参与交流和探讨,在学习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知识和情感都得到发展。小组竞赛更能激发全体学生产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更能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提高阅读和交际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3篇: 英语阅读课件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我们的课题”,主要阐释了研究主题“读后活动”的内涵,以及我们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第二章“我们的困惑”结合教学案例和片段,从八个方面梳理分析了读后语言输出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激发后续的思考。在第三章“我们的行动”中,他们针对问题与困惑提出了相应的行动对策:1、重视吸收环节:用学过的语言做事;2、丰富活动类型:创设多样的输出活动;3、强化主题意识:实施基于主题的教学;4、搭建语言支架:为高效输出提供支持;5、增强监控意识:加强输出监控与评价。对此,书作者借助一个典型的省级主题研讨课的课例,全程记录和展现了整个教学行动过程。第四章“我们的思考”则着重阐述了他们对整个研究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思考。

这么丰富的书籍内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三章当中,他们所作出的全面细致的剖析。首先,书作者提出的是读后活动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包括:语言、情景的真实性原则;阶梯性原则;做中学原则;话题拓展原则;注重思维的原则以及学生主体性原则。然后,书作者又提出了读后活动的设计类型,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读后活动则可概括为四类: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的设计;以学生情感态度发展为中心的设计;以学生文化发展为中心的设计;以学生语言发展为中心的设计。此外,不少学者也从读后拓展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读后活动类型。再次,书作者就“读后活动的有效实施”展开了深度阐释与具体操作方式的介绍。1、重视吸收环节:用学过的语言做事;2、丰富活动类型:创设多样的输出活动。如文本理解性语言输出、文本重构性语言输出、文本拓展性语言输出、文本借鉴性语言输出、话题讨论性语言输出、题型巩固性语言输出;3、强化主题意识:实施基于主题的教学;4、搭建语言支架:为高效输出提供支持;5、增强监控意识:加强输出监控与评价;6、学会评价自己:自觉评判活动有效性。

有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第二节的“行动过程”就很有操作性。行动之一:如何设计读后活动1、重视吸收环节:用学过的语言做事;2、丰富活动类型:创设多样的输出活动;3、强化主题意识:实施基于主题的文本阅读教学;4、搭建语言支架:为高效的输出提供足够的支持。鼓励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围绕两个问题: Have I given my students enough language input that might be used for doing the task? What linguistic difficulties might they encounter in performing this task? 行动之二:如何实施读后活动。该阶段的行动主要聚焦在“如何在设计的基础上实施读后输入活动”这一层面上。行动之三:如何评价读后活动。该阶段的行动主要聚焦在“如何在设计和实施的基础上作出自我评价”这一层面上。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关注了如何帮助教师学会评价自己,用评判的眼光看活动的有效性。

笔者感悟之余,简单设计了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2 Reading 的教案,希望可以领会书中的要义。

Part 1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This lesson is from unit2 of 8A Fun with English. This is the second topic “school life” in module one ‘teenage life’.  The passage is focused on “school life”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schools.  And it aims to get students to lear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oreign culture and native culture.  And such a topic is related to students’ daily life. So students will have great interest in it.  This period can input lots of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about school life into students’ mind, which will lay a good basis for the output in main task.  Therefore, this lesson is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Part 2.Teaching Aims

1.      Knowledge Aims:

After the lesson,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1)   Master the four-skilled words and phrases.

(2)   Learn life in a British school and an American school.

2.      Ability Aims:

(1)   Improve the abilities of getting information by scanning,

(2)   Talk about school life in British school and American school.

3.      Emotional Aims:

To promote their love for their school and school lives.

Part3. Teaching Emphasis

1.      To develop the ability of general reading and acquiring information.

2.      To master vital phrases sentences and structures about subjects and activities.

Part4. Teaching Difficulties

  How to use the words and phrases to talk about their own school life..

Part5.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lesson , I will adopt Three-stage model 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advocates teachers to adopt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Because it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itiative in learning and let students experience success in the process of completing tasks.  By experiencing and practicing, form students’ sufficient competence in using the language.

  Part 6. Teaching tools.

   Multi-media player, tape recorder, the blackboard

Part7.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Pre-teaching

1. Lead in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Qs about school life.

(1)   What subjects do you learn at school?

(2)   What after-school activities do you have?

(3)   Have you joined a club?

Ask two students to talk about his / her school life.

(Purpose: To stimulate recall of relevant knowledge and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today’s topic.)

2.      Presentation

Show two flags with the words “life in a British school” and “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

What do you think British or American school would be like?

(purpose: To invite students to think and imagine and collect as many ideas as possible by brainstorming.)

Step2. While-reading

1.      Fast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and answer the two questions:

(1)   Who wrote the first passage? (John)

(2)   What activities does the school have every week? (Reading Week)

(Purpose: To develop the skills of skimming and how to gain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2.      Detailed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tell if the sentences are true of false.

(1)   In a mixed school, boys and girls have lessons together.  ( T)

(2)   John’s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 F)

(3)   Students at John’s school can read magazines during Reading Week. ( T)

(4)   Students must not talk in class during Reading Week. ( F)

(Purpose: To develop the skills of scanning and how to gain the details of the article.)

Read the second passage quickly and answer the two questions.

(1)   Who wrote the second passage? (Nancy)

(2)   Who else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Julie)Read the second passage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two questions

(1)   How does Nancy go to school every day?

(In his brother’s car.)

(2)   What do the students do in the Buddy Club?

(Older students talk to new students about school life.)

(3)   What do American students do during the lunchtime?

(They meet their friends and have a great time chatting with each other.)

(4)   What do the students sometimes do after school?

(They go to the shopping malls after school.)

Step3. Post-reading

1.      Task1:

Read the passage with the tape.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table.

Name

School

Location

Grade

Subject

Activity

John

Woodland School

(a mixed school)

Near London

8

Home Economics

Reading Week

Nancy

Rocky Mountain High School

Denver

9

softball

buddy club

chat with each other

go to shopping malls

(Purpose: To compare the school life between the two schools, let students have a clear idea about their differences.)

Task2:

Look at the table and try to retell John’s and Nancy’s school life.  The teacher does it first as an example.  Then ask students to practice it in pairs.  Then ask some pairs to act it out.

(Purpose: To develop the skills of retelling according to key words.  And pair- work can let students share their knowledge and check mistakes by themselves. )

Task3:

Ask stude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ir own school life using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ey have learnt today.

( Purpose: Make students produce information using the input information.  Help them to enhance retention and acquire the competence of using the language.)

Homework:

1.      Finish the passage by completing the blanks.

2.      Retell John’s or Nancy’s school life for better students..

3.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eir own school life.

(Purpose: Assign different tasks for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I hope to inspire students’ confidence in learning English by experiencing the success.  And make every student make progress.  This is the ideas of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Teaching Reflection:

During my teaching, I’ll try my best to get my class lively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ies.  I design different tasks to create chances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language.  That is “ learning by doing, learning by using.”  Therefore, the students can be the masters of the class-teaching.  And student- centered method id well-shown.

第4篇: 英语阅读课件

教学目的要求:

1、导入:要学懂一篇文章,理清文章的脉络,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分段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了哪几种分段的方法?哪几篇文章特别典型?它们是这样分段的?每个小组讨论两种,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复习教案。

讨论好的请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个小组学得最好。

2、请你选择一种方法,想想一般什么样的文章用这种方法分段。

小结:不同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它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分段。

1、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我们通常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分成几部分。请你先通读《第一次洗球鞋》,再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事情的起因的?

2、找出洗球鞋的经过。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第一次洗球鞋》划分段落。校对。

说明:有的文章事情经过部分有明显的几个步骤,还可以分成几段。

1、读《海南岛》,你认为这篇文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划分段落。

2、交流小结:总分总结构的文章,并不一定三部分都有,有时是先分后总,有时是先总后分。

这两篇文章有明显的特点,我们能一下子划分段落。有的文章我们一下子找不出明显的特点,该怎么来分段呢?

1、分节读《买冷饮》,概括出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2、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1、阅读《星期天的苦恼》、《杨柳》,想一想这两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划分段落,并完成。

3、强调:像《杨柳》这样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分段方法,只要你有充分的理由,有充足的依据都是可以的。

分段的方法有许多,我们在课堂上练习的只是其中的几种典型。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练习中能灵活地运用这几种方法。课后完成习题。

第5篇: 英语阅读课件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拓展与应用》中的第1课。本课是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小游戏,让学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解释其现象,探究更多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要让学生明白这就是“拓展”,并自觉培养自己的这种意识,让知识积累得更多,本领锻炼得更过硬。

本课由七个小实验组成,可分二课时完成。根据本课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如下安排:

第一课时:首先通过指导学生表演魔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认识魔术并神秘,魔术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接着通过观察一个现象,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毛细现象来做出解释。然后通过一组实验来回忆大气压力的存在。最后进行一个小游戏,将气氛推向高潮,引入压缩空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拓展知识,课后布置学生收集一些趣味小实验,并于下堂课进行表演,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第二课时:首先让学生表演皮影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让他们重复实验,认真观察,仔细回想,大胆解释,找到影子大小的变化规律。接着巧设悬念,出示“烧不死的鱼”,吊足学生胃口,让学生再次体验科学知识的神奇之处。然后学生动手让瓶子吹泡泡,让学生领略热胀冷缩和大气压力的变化莫测的魅力所在。最后让学生亲自上台表演,当一会科技主持人。课后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科学小实验,让学习科学不再是儿童的专利,从而激发共同参与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2、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解释实验现象。

3、知道毛细现象、大气压力、影子的变化规律、热的传递、压缩空气等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5、增强关注身边的科学的意识。

1)粉笔、黑墨汁、透明水杯;

2)报纸、直尺、吸盘;

3)投影仪、各种形状的动物剪纸;

4)小金鱼、试管、蜡烛、火柴;

5)一次性纸杯、一次性餐盒、剪刀;

6)塑料瓶、吸管、橡皮泥、颜料、玻璃杯、大盘子、热水、冷水。

1、实验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好不好?

评析:魔术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活动项目,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知道魔术并不神秘,而是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演示实验:在白色粉笔一端的中心滴一滴黑墨汁,然后将这一端垂直置放在透明的水杯中,你有什么发现?(注:墨汁的量要多一点,放入的速度要快一点,水杯中的水要少一点)

2、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粉笔会在水面上出现一片“树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吗?(毛细现象)

3、揭题:其实魔术并不神秘,魔术的秘密蕴含着在一定的科学知识,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本领,今天让我们像解开魔术的秘密一样努力去解释更多的现象、探究更多的问题,好吗?这其实就是“拓展”。

1、谈话:你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1、提问:先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实验中,你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实验:把一张报纸平摊在课桌上,取一把尺一半插在报纸下,另一半暴露在桌沿外,轻而慢地向下压尺,报纸会怎样?重而快地向下击打尺,报纸又会怎样?

2、学生实验并交流实验现象。

3、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轻而慢向下压尺报纸会向上翘起却完好无损,而重而快击打尺,报纸不会向上翘却被尺打破了呢?

4、小组讨论并交流汇报。

5、小结: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空气的压力。在地球周围的空气,大约有~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所以人们又把空气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轻而慢向下压尺,报纸能向尺方向慢慢移动并升起,大气压力没有起太大的作用,重而快击打尺,报纸只能向上移动,受到了大气压力的作用,报纸无法向上,被尺打破了。这正如两只大气压力的吸盘吸在一起,如果要把它们分开,移动着分开很容易,垂直拉开却怎么也拉不开一样。

评析:由于大气压力是一种看不见的力,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这里借助二只吸盘的移动和拉开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点。

6、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也与大气压力有关呢?

7、学生分组讨论。

8、小结:同学们,像纸板托杯水、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挂钩、虹吸管、钢笔吸墨水等都是应用了大气压力。

评析:钢笔吸墨水这个应用大气压力的事例有必要在课上点一点,这为最后一个实验“让瓶子吹泡泡”解释现象埋下伏笔。

2、指导学生制作气垫汽车: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一个圆圈,把纸杯插入餐盒上的圆孔,做一个气垫汽车。

评析: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加入了比赛,将学生的兴奋点推向高潮,此时,他们对这种没有轮子却能开动的汽车产生的疑惑,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打开的,以前的知识如放电影般的在他们脑海中闪过,去寻找最符合的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

5、学生讨论并交流汇报。

6、小结:同学们,这其实就是一只气垫船,利用压缩空气有弹性工作的。压缩空气在我们生活应用很多,你知道哪些地方应用了压缩空气?

7、学生讨论并交流。

8、小结:是啊,像汽车的轮胎、喷雾器、气垫船、风镐等都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的性质工作的。

收集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试着做一做,并准备下节课上为大家演示一下,请同学们来解释其中的原理。

评析: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后的时间是无限的,让下课的铃声不再成为科学课的终点,课后进行科学学习,不仅仅能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习惯,一种学习方法

1、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皮影戏吗?哪几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表演皮影戏?

评析:让学生亲自介入到活动中去,学生的体验更深,也许问题会在学生的活动中产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正是我们科学的宗旨。

3、提问:这些动物的剪影为什么不会变形,为什么可以随意地变大变小?(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由学生在表演中提出)

4、学生自由研究并交流汇报。

5、小结:只要改变物体与光源或者物体与影子之间的距离,影子就可以随意地变大变小。

6、谈话:我们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虽然有些非常熟悉,有些充满新奇,但是它们会带给我们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要做的就是重复实验、认真观察、仔细回想、大胆解释。

1、提问:老师这里有一条金鱼,我把它放入试管,并加热试管,请你预测金鱼会怎么样呢?

2、小组实验:那让我们来试试吧。分组领取材料,进行实验观察。(注意:试管里的水大概三分之二就可以了;要拿着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

3、交流汇报。

4、小结: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在上部加热,传到下部的速度很慢很慢,所以上部的水开了,下部的鱼儿游得很欢。液体的传热方式主要是对流,因此加热水必须在下部加热。

6、谈话:对了,热的`不良导体不是不能传热,只是传热的速度较慢而已,如果继续加热下去,金鱼也会被热死的。

7、出示图:热空调装在房间的上部,冷空调装在房间的下部。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想法?

评析:“热空调装在房间的上部”这其实就是“热不死的鱼”实验的再现,从而再次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可以结合上一单元进行节约能源的再教育。

1、讲解实验方法:将吸管放入瓶口,用橡皮泥密封;将其他吸管与第一支吸管相接,形成一个长管;用一点色素染一下玻璃杯中的水;将瓶子置入大盘子,弯曲吸管,使它探入玻璃杯中;向瓶壁浇热水,吸管有什么现象?再向瓶壁浇冷水,你会发现有什么现象?

2、学生活动并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3、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向瓶壁浇热水,吸管会排出大大的气泡?再向瓶壁浇冷水,染色的水为什么会经吸管吸入瓶中呢?

4、学生讨论并汇报。

5、小结:向瓶壁浇热水,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从吸管中排出产生大大的气泡,再向瓶壁内浇冷水,空气受冷体积收缩,压力减小,瓶外空气的压力大于瓶内空气的压力,把水经吸管压入瓶中。

1、总结: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会运用到很多科学知识。无论是外部的形态、内部的构造,还是运动或变化时的工作原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注意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科学。

2、展示:我们班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请他们为大家表演一下。我们一边看,一边要想想其中的原理。

学生活动,解释。

评析:课上提供一个让学生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尝试当教师的机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减轻了科学教师的工作量。

1、请回家邀请家长一起做一个吹熄蜡烛实验:在蜡烛前面放一个玻璃瓶子,是否能把蜡烛吹灭?如果在蜡烛前面放一个牛奶盒,情况又会怎样?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2、搜集一些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

第6篇: 英语阅读课件

教学目标:

1 .指导阅读一段《三国演义》中的文字,教给学生阅读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汇报自己所喜爱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

3 .以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

4 .通过对名著的欣赏和对人物的分析,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合作探究。

5 .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1. 同学们,《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演义小说,也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

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都能说上一段。同学们已经读了这本书,看了碟子,觉得自己可以被称为”三国迷“的举手。

3.先来几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

(7)《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4.同学们读得认真,记得仔细,可真了不起。

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了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

2. 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 由情节引出主要人物:看完三国演义,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是哪一段?(以下环节随机,由学生所说情节教师相机引出主要人物)

(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许都护嫂、华容道义释曹操、夜走麦城)

(3)面对曹操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被困麦城,这位凛然的汉子面对说客,说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辞令:(出示)

“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

(4)关羽走了,带着情义走了,留下了一段故事,一段我们传诵着,后人也一样会去传诵的故事。

(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有关他的歇后语非常多,就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有好几个,你知道吗?

(3)老师还收集了许多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你猜猜会是哪些?

(4)一条歇后语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你能用最简洁,又最生动的语言说一个你喜欢的故事吗?(男女生比赛、生评价)

(5)刚刚我们只说了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其实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歇后语数不胜数,你还知道哪些?

(6)我们钦佩诸葛亮,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更因为他知恩图报,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家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杜甫的《蜀相》。

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在三国演义中,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曹操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我认为他也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3)对于曹操,同学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

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2)“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也使刘备爱惜人才的美名远播,你认为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敬佩呢?

他既没有曹操那般的家族势力,也没有孙权父兄遗留的基业,但他却凭着自己的宽厚和耐性,白手起家,争得三分天下,在江山姓氏的帛卷上写下他刘备二字,成就了一段永恒的历史。如果把他麾下所有的人才都比做千里马,那他无疑就是相马的伯乐。桃园结义,同甘苦共富贵的承诺,让他为后世做了一个大哥的典范;长坂坡为惜赵子龙摔亲子,成为千古帝王第一人;有很多人看不贯他的哭相,认为他的.天下是用眼泪换得的。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也就会明白了。一个王者如果对臣子流下仁爱的眼泪,他们也会用死不足惜的热情去报效这种知遇。“君之才十倍于曹丕,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嗣子不可,君可自立。”

千古留传的那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历来被人称颂,在世袭制的时代,一个君王敢把江山交托于外姓之人,恐怕历史上也只有他了。

在同学们侃侃而谈间,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耳边又回荡起一个个永载史册的名字,让这屋子里挥洒着一股英雄豪气。你们可真不愧是小小三国迷!最后让我们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优美旋律中再来回顾一些精彩画面。

第7篇: 英语阅读课件

知识目标:

1、明确书面表达的要求,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题、确定文体、抓住要点、组织语言、书写修改等一系列工作。

2、学会内容表达的完整性、行文的连贯性、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导入的任务是唤起注意,酝酿情绪,带入特定的语言交际场。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回答问题,小组讨论。

1、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What is pocket money?

Do you have pocket money?

2、四人小组讨论下列题目:

How do we deal with(处理) our pocket money?

通过以上提问,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对如何使用零花钱,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四人一组,教师巡视,需要时给予帮助,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扩大词汇量和英语惯用法,指导他们掌握英语基本句型,尤其是五个基本句型和动词句型。然后,选出某一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讨论的内容,再请1—2位学生发表他们的观点。

3、将 “How to use our pocket money?” 写在黑板中的上方。向学生布置接下来的任务:Today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how to write a report on “How to use pocket money for Junior school student?”

指导学生分析写作材料,找出所有内容要点,已有材料,掌握事实。用大屏幕展示写作材料:

假设你班将举行一次英语班会,主题为“中学生应如何使用家长给的零花钱”。请你根据提示写一篇发言稿。

Dear friend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读完材料后,问学生有关问题:

1) What should we write?

2) What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 can we use?

3) How can we organize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and the related ideas we want to write? 再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4人1组)。这一过程的任务是拓宽思路,集思广益,讨论找出全部要点并交流如何表达这些要点以及可用哪些词组和句型,应用什么时态。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复习和扩大词汇和短语,使用相关的基本句型。教师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或参与学生的讨论。

选出某一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听同学反馈,请1—2名学生对刚才的汇报作简要的评述。从文章的内容要点、结构、语言形式、及交际功能的体现等方面进行评述。然后教师作简要的评述。收集并整理学生所用词汇、短语,写在黑板上。

要求每位学生各自完成拟写提纲的任务,可以是潦草提纲,这种提纲不仅字迹潦草,往往也是只言片语。但在应试写作中往往是很有实效的一种写作提纲。也可以是句子式提纲,在这种提纲中,每一部分的内容用完整的句子列出,能较详尽地体现出实质内容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

要求学生根据大家的.讨论和教师的指点以及他们所拟的提纲,尽快地把文章写出来。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文字写作实践。这一阶段的具体任务有四项:1、草稿;2、自检错误;3、文字推敲、润饰;4、初步定稿。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巡视,给以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帮助指导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查看学生写作的内容要点是否齐全,表达是否准确,用词、句型结构的使用是否正确,单词拼写是否有误,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以及语言的得体性。鼓励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应用较多的语法和词汇,合理使用较复杂结构和较高级词汇。

教师在引导学生实施这一过程的任务之前,首先应向学生展现作文评分标准,特别是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评分原则、给分要求,以及各个档次的要求和分值。在评价作文时,重点放在它所表达的思想及表达方式上,看作者对材料的分析是否准确、有新意,文章是否切中题目,是否完全完成了规定的任务,等等。

这一过程的具体任务有:

同桌交流习作,通过辨认并改正彼此的内容要点的遗漏,句子结构和语法以及用词的错误,再一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并强化同学间的合作性学习。

听班级反馈。选出一篇学生习作,通过投影进行讨论并集体修改,让1—2位同学提出修改意见。评述学生习作的内容要点、语言的准确性、遣词造句、语法结构、句子句型、过渡词语、语篇结构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采取反馈和同学间相互阅读作文的方法。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他们通过阅读别人的作文,可以学到更多的写作技巧。

学生听教师评述。教师对学生的修改意见进行简要的评述,然后通过幻灯展示范文,并强调写作要点。然后,要求学生再次对作文进行修改,不但要求要点齐全,语言表达准确连贯,而且在此基础上,求新、求精。适当使用并列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

学生将写好的作品上交老师,教师审阅后把优秀作品在班级阅读展览。

第8篇: 英语阅读课件

教学目标:

1 .指导阅读一段《三国演义》中的文字,教给学生阅读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汇报自己所喜爱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

3 .以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

4 .通过对名著的欣赏和对人物的分析,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合作探究。

5 .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1. 同学们,《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演义小说,也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

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都能说上一段。同学们已经读了这本书,看了碟子,觉得自己可以被称为“三国迷”的举手。

3.先来几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

(7)《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4.同学们读得认真,记得仔细,可真了不起。

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了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

2. 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 由情节引出主要人物:看完三国演义,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是哪一段?(以下环节随机,由学生所说情节教师相机引出主要人物)

(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许都护嫂、华容道义释曹操、夜走麦城)

(3)面对曹操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被困麦城,这位凛然的汉子面对说客,说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辞令:(出示)

“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

(4)关羽走了,带着情义走了,留下了一段故事,一段我们传诵着,后人也一样会去传诵的故事。

(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有关他的歇后语非常多,就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有好几个,你知道吗?

(3)老师还收集了许多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你猜猜会是哪些?

(4)一条歇后语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你能用最简洁,又最生动的语言说一个你喜欢的故事吗?(男女生比赛、生评价)

(5)刚刚我们只说了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其实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歇后语数不胜数,你还知道哪些?

(6)我们钦佩诸葛亮,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更因为他知恩图报,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家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杜甫的《蜀相》。

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在三国演义中,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曹操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我认为他也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3)对于曹操,同学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

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2)”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也使刘备爱惜人才的美名远播,你认为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敬佩呢?

他既没有曹操那般的家族势力,也没有孙权父兄遗留的基业,但他却凭着自己的宽厚和耐性,白手起家,争得三分天下,在江山姓氏的帛卷上写下他刘备二字,成就了一段永恒的历史。如果把他麾下所有的人才都比做千里马,那他无疑就是相马的伯乐。桃园结义,同甘苦共富贵的承诺,让他为后世做了一个大哥的典范;长坂坡为惜赵子龙摔亲子,成为千古帝王第一人;有很多人看不贯他的哭相,认为他的.天下是用眼泪换得的。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也就会明白了。一个王者如果对臣子流下仁爱的眼泪,他们也会用死不足惜的热情去报效这种知遇。“君之才十倍于曹丕,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嗣子不可,君可自立。”

千古留传的那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历来被人称颂,在世袭制的时代,一个君王敢把江山交托于外姓之人,恐怕历史上也只有他了。

在同学们侃侃而谈间,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耳边又回荡起一个个永载史册的名字,让这屋子里挥洒着一股英雄豪气。你们可真不愧是小小三国迷!最后让我们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优美旋律中再来回顾一些精彩画面。

本文来源:http://www.yyzstj.com/yingyuziliao/151649.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