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

| 高中 |

【www.yyzstj.com--高中】

  《古代的经济政策》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古代中国王朝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等的基本知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的经济政策必考知识点

  (一)重农抑商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1)原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表现:① 明清统治者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② 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买卖、生产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明清两代由官府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限制了民营商业的经营范围,从而阻碍了工商业发展。③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明清两代对民营商业征税不仅税率高,税目繁多而且关卡林立。④ 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⑤ 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3)后果:“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

  (1)原因: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中,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是不同的。最高执政集团施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出现偏差。一般说来,统一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多在首都及少数重镇,只有这些地方才有优先的发展机会。

  (2)秦统一后,对关中秦国本土和新征服的六国故地实行了不同政策,使关东地区的经济结构遭受了破坏。而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西汉时,关中地方享有特殊地位。

  (4)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向东南地区转移之后,扬州、益州等地成为了中央财政的主要支撑,也承受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压力。

  (三).工商业的管理

  (1)秦:统一度量衡,秦律中的《均工律》体现了使劳役人员才尽其用的原则。

  (2)汉:征收重税;盐铁官营;王莽时期推行加强工商业管理的经济政策,对一些经济活动实行管制。

  (3)明清:“海禁”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

  含义:①.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下西洋)

  ②.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③.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

  后果: 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闭关政策虽起了一定自卫作用,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闭关政策带来的恶果要比海禁大得多。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早期的资本家

  机户→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 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1)概况: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清朝有了缓慢发展。

  (2)认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明清政府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都有重要的意义。但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它的成长、发展,说明封建生产关系不能容纳新的生产关系。

  (3)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国内市场狭小,无自由劳动力 ./缺乏资本积累,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五).禁奢侈

  (1)抑制奢侈、提倡节俭是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禁奢侈在某种意义上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

  (2)效果不佳的原因:奢侈之风往往自上而下蔓延,由于贵族高官崇尚奢侈,民众效仿,而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对奢侈世风 的纠治,应当先“上行”而“下效,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课题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必修二)《经济史》第一单元第4课内容。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之前的三课分别讲了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相关内容,而这一节课的古代的经济政策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状况的了解,同时本课的最后一目“海禁”与“闭关锁国”将有助于学生对本学期第三单元将讲述的中国近代经济的理解。因此,本课在高一经济史部分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课的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我准备对本课的教材内容和重难点做如下处理。本课第一目讲述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使学生对我国土地制度的演变有个基本的了解,其中井田制的瓦解由于其发展的复杂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第二目讲述了”重农抑商“政策,这是本课的重点,要重点向学生讲述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影响。第三目是“海禁”与“闭关锁国”,使学生通过学习指导这项政策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了巨大的影响。

  说学情

  就大的方面来说,高中的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但是对知识的掌握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具体到本课,高一学生已经学过初中中国古代历史和高中历史模块《必修一》即政治模块,对古代政治的发展有一定了解,也培养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政治和经济模块分开,内容时间跨度大,概念较多,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不容易透彻,基础知识方面还有些陌生,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对一些重点史实的了解,重点让学生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发表意见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这些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2)初步掌握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探讨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3)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讨论评价“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体察农民生活的艰辛。

  (2)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3)理解古代中国的哪些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4)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和危害,培养和树立开放的世界观。

  (5)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农、工、商的关系,认识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自觉维护改革开放局面,对新生先进生产力及新生事物要呵护、宽容,并自觉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6)以史为鉴,在国家独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最终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富强。

  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4·济南高一检测)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时代农业生产的典型特征。铁犁、牛耕都是春秋战国兴起推广,排除B、D两项;A项不涉及农耕生产;C项为井田制的表现,正确。

  答案:C

  2.(2014·昆明高一模拟)《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

  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B.诸侯权力增强

  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

  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解析:初税亩承认土地的私有,题干材料中描述的是在初税亩实行后,又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了一些规定,因此这实质上表明土地私有权在当时获得认可。

  答案:D

  3.(2014·陕西学业水平测试)“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重农抑商” B.土地兼并严重

  C.“闭关锁国” D.井田制瓦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可知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选B项。

  答案:B

  4.(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财产平均分配 B.禁止土地买卖

  C.实行土地国有化 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信息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土地所有权不固定,故选D项。

  答案:D

  5.从战国到清代,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是(  )

  A.集体耕地向私有制转化

  B.国有耕地向私有制转化

  C.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模式转化

  D.由集体劳动向一家一户小农经济转化

  解析:本题考查这一时期土地所有制的演化趋势。A项是战国以前土地所有制演变的过程,C项是耕作方式的表现,D项是小农经济的组织形式,B项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

  答案:B  

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3.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总结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总结

5.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复习题及答案

6.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复习试题

7.2016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本文来源:http://www.yyzstj.com/xuexiziliao/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