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历史试讲稿(通用3篇)

| 初中 |

【www.yyzstj.com--初中】

第一篇: 新课标初中历史试讲稿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记住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认识鸦片的危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学、探究。学法:阅读、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对于清朝通过电视我们都非常的熟悉,。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且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它遭受了外国殖民者的侵略、经历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变。让我们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我们学习的目的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历史中得到借鉴和经验。

二、新课学习:

(一) 虎门销烟

1、背景:清朝统治的危机,西方的兴起以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想想—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引导学生从英国、中国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切入思考。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状况,解释“出超”概念。英国的鸦片走私,概况(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材料)。

议议:问:你知道鸦片是什么吗?它有什么危害?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

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林则徐禁烟:介绍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读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问:什么看法?原因是什么?到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虎门销烟:讲讲—引导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进而指导学生正确评价 “虎门销烟”。

问:虎门销烟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我们该如何评价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导入鸦片战争: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他们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

(二)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原因(直接、根本)。强调:交往中,英国人发现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腐败、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2、经过:指导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战争经过,正确认识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结果。

(三)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指导列表格识记内容和影响,并了解英国人侵略中国的实质。

强调:①香港岛并非香港地区。②1银元=0.72两白银,(2100万银元=1512万两白银)

2、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议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据上述表格分析,归纳得出。

鸦片战争的烽烟使中国蒙受了羞辱,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问:你能说出有哪些危害吗?(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问:你能说一说有哪些积极变化吗?(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小结巩固:强调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第二篇: 新课标初中历史试讲稿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了解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圆明园+领土),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能力和方法: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肆无忌惮的根源),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重点、难点】重点: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难点: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学、探究。学法:阅读、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

二、新课教学

(一)火烧圆明园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阅读并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得出结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性质是一样。学生找一下两次鸦片战争的不同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法联军。

2、战争经过:指导学生通过辨析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阅读史实,一方面认清:英法侵略者的强盗嘴脸;另一方面认清遭受列强欺辱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腐败无能。通过以下层层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问题:①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②侵略者对它进行了怎样的抢掠?③为什么说圆明园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④面对侵略者的野兽行为,统治者又如何对待?⑤通过这个事件,你认为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然后采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阐述看法,并正确评价。培养学生敢于阐述自己想法的勇气和能力。

4、《北京条约》的签订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1、指导学生掌握“列表法”、“识别历史地图法”,来充分强调沙俄的趁火打劫。

首先,借助《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回忆中俄之间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及其简单内容。

指出:战争期间,清政府既要面对侵略,又要镇压太平天国,使沙俄在北方有可乘之机。

然后,读书找出:“沙俄通过什么办法蚕食中国的土地”?采取先武力强占,然后威胁恫吓。

最后,对照《示意图》和《表》来了解沙俄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面积有多大?

2、谈一谈:针对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史实,谈一谈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殖民者的侵略性,也进一步体会国家软弱的危害性。 过渡:面对着深重的劫难,中国人民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抗争。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及都城:指导读图。面对日益壮大的太平天国,政府勾结洋人组成 “洋枪队”。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阅读了解:“太平军痛打洋枪队”的史实。总结:地点—战果—影响。

三、巩固小结:鸦片战争后,侵略者并没有因《南京条约》的签订而停止侵略中国,清王朝也并没有因割地赔款而获得安宁,相反侵略者得寸进尺。问:①侵略者又发动的一场战争叫什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②沙俄也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哪些地区的多少领土?(东北、西北;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③太平军面对侵略采取了哪些抗争?(太平军痛击洋枪队)

谈一谈: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学习与探究:写历史小论文《勿忘国耻》

第三篇: 新课标初中历史试讲稿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与方法: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黄海大战和《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

本课的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学法指导】指导查阅资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在导入新课时,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言以渲染气氛:“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这段导言一开始就制造了浓重的气氛,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两句设问,既是对前课作了小结,也给下文作了铺垫,承上启下。

二、黄海战役中的邓世昌

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通过援引材料、列图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展示援引材料:“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让学生了解: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确立的国策和发展方向。从而让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政府蓄谋已久的。然后,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指出: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2、黄海海战:作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最为关键的一役,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

掌握海战的大体经过:通过多媒体再现当时的场面。展示:《黄海海战图》、《致远舰》、《吉野舰》、《致远舰部分官兵像》、《邓世昌》等图片帮助学生了解“黄海海战”。②对邓世昌等做出正确的评价。讨论: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③思考:北洋舰队为什么会全军覆没?指出:黄海海战历时5个小时,日方首先退出战场。但北洋舰队却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躲进威海卫。从而丧失了黄海制海权,导致了北洋舰队后来全军覆没。据此,讨论。4、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考虑:①从日本方面:蓄谋已久;②从清政府方面:政府的软弱、政策的失当。

(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方扬言进攻北京。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多媒体演示:《春帆楼》、《李鸿章》、《伊藤博文》、《签约表》。

1、《马关条约》的内容:在此先引导学生简单回忆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侵略战争:《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中俄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来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它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2、《马关条约》的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指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三)活动与探究: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本文来源:http://www.yyzstj.com/xuexiziliao/16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