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及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 教学设计 |

【www.yyzstj.com--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及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篇1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大量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以“为人民服务”的论点为中心统领全文,整合处理教材;指导学生读中感悟,体会文章的论述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课文。可以把课文的第2自然段作为突破口,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理解论证的方法,学生在研究、分析、解读中获得经验。然后,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其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对文中其他自然段进行自学自悟。在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重点词句的相关课件。

2.《为人民服务》原稿。

3.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制作微视频。

学生准备: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渗透背景

1.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时,你们会看到在巨大影壁上有一行金色大字。(课件出示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你们知道这五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吗?(板书课题)

2.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们对他又了解多少呢?(课件出示毛泽东人物图片。)

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料,加深对写作背景的理解。 

3.析课题:这篇演讲稿是毛***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作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背景资料”后回答。)

4.识人物: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令毛***如此敬重?(播放专题影片《张思德》片段,学生汇报感受,教师随机引导并补充。)

5.明背景:(播放微视频)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1944年9月,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密洞突然塌方,他奋力将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光荣牺牲。毛***在他的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稿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许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演讲稿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知作者→析课题→识人物→明背景”四个教学环节层层剥笋、环环紧扣,一则展示预习情况,增加课堂信息量;二则链接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对这篇看似“平铺”的文章有一个立体的认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是整合处理教材的一个基本环节。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练读课文:自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通课文:指定5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要求:达到演讲的第一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有一定的语气变化。

3.识字学词:可以让学生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上讲台带领大家学习。

(1)生字:泰、炊、葬。

①指四名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书写并组词,其他同学观察笔顺、字形是否正确。

②学生练写生字,互相评价欣赏。

(2)理解词语: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

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可以采用互问互答、替换词语、举例子、造句等方式来理解。)

4.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通过自学、互学等多种形式,以期待让每个学生扎实有效地读书、写字、积累好词。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

1.情景再现,帮助学生理解。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1944年9月8日,回到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现场,让我们在毛***的演讲中去缅怀这位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好同志。(播放《张思德》电影片段——毛***的演讲)

2.学生交流,感情提升。

看到那张笑脸了吗?笑容很灿烂,很有朝气,只可惜太过短暂。说说你看后的感受。

3.小组讨论,用“”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自己概括出小标题并标注在教材上。

4.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毛***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一层一层地展开论述的。课文是分几层意思讲的?每层意思是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5.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小标题,旨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五层意思,每一段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列提纲既符合“把厚书读薄”的理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概括能力。

四、依据标题,复述课文

1.依据概括的小标题,同桌之间复述课文。

2.师生集体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传统但很有效的环节,放在课堂结尾,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又能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教师相机订正指导。

2.过渡: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是毛***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一层一层论述的。(将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概括,并板书:党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准——具体做法——形成制度。)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紧扣文本,既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注意力回归,无需过多组织课堂,便使学生进入到思考状态。

 二、自读全文,明确主题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全文,交流思考:本文是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论点来写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本文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主题,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队伍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2.导学: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本文时,思路清晰,能整体把握教材。

 三、整体入手,提炼重点

1.重点之一:队伍的宗旨。

课件出示: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1)自由读第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追问:“我们这个队伍”的目的是什么?

(3)课件出示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思考:从“完全”“彻底”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指导学生朗读。

2.重点之二:死的意义。 

课件出示: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出示句子,给句中的“死”字换个合适的词语。(牺牲)

(2)回忆张思德同志是如何牺牲的。

(3)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比泰山重),“轻于鸿毛”(比鸿毛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影视作品中的正、反两面人物的死去理解。

(4)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5)引导学生品读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这里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要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固:本来。或:有的人。于:比。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毫无价值、毫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引导学生联系张思德同志的事迹来谈,也可以联系革命先烈或者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英雄的事迹去谈。

②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③拓展阅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臧克家纪念鲁迅而写的《有的人》这首诗。那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虽然死了,但还活在人们的心里。

(6)体会句子写法:这里通过鲜明的对比,充分显示了两种“死”的不同意义,增强了说服力。

(7)小结: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为人民服务与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不矛盾。为人民利益而死是光荣的,有价值的。这样的死是死得其所的。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对比,能让学生感受课文围绕一个论点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初步认识议论文的写法。在理解句子含义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来交流感受。课堂上适当补充一些阅读资料,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也使文中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更有教育意义。

四、理解感悟,突破难点

1.出示句子: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照你的办。

(1)指名读,理解句子的意思。

(2)“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可能会有谁提出?

(3)毛***举了谁的例子?他的建议为什么被采纳?

2.这几句话是怎么联系起来的?找出关联词语,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五、品读感悟,理解深意

1.自由读课文第4、5自然段。

2.学生交流。

(1)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寄托”“哀思”的意思。

(2)导思: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为什么要使人民团结起来?重点强调:团结起来要干什么?过去要讲团结,现在呢?

设计意图:这两个自然段易于理解,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学,体现高年级的教学特点,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拓展阅读,模拟演讲

1.引导学习“阅读链接”内容,并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例子?

(1)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体会人民失去周总理的心情。

(2)交流感受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周总理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2.自选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登台演讲。

(1)师生从声音、停顿、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评价。

(2)演讲自己仿写的片段。

(3)即兴拔高演讲:用简短的语言演讲古今中外“为人民服务”的人。

设计意图:层层拔高的演讲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前两个环节可以让多数同学展示,最后一个环节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可以起个头,学生的演讲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语句通顺并把握好演讲的语气、表情即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样一篇离学生生活甚远的文章,课前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文章写作背景及相关的信息资料,便于学生理解。只有学生从枯涩的文字中得到乐趣,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堂上,通过背景意境的渲染让语文味十足。教学中从课题入手,理清脉络,抓主旨,悟道理,由理及情,使比较难理解的议论文变得易学、有趣。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将“死”的意义拓展为如何看待生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学习时,学生对“重于泰山”之死的理解由战争年代的英雄转到和平年代的人民公仆,再转到普通的劳动者。让学生认识到“比泰山还重”的生命并不在于它消失的形式,而在于它存在时的价值,给学生健康的、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及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准“剥削、追悼”等10个词语,学习“鼎”字的书写和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及围绕观点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并尝试运用。

4、抓住重点词,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理解死的不同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知道围绕观点从哪几方面写的。学习引用、对比、举例子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论证方法完成练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演讲词。1944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针对这一情况,做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

“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从20世纪40年代一直到今天,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它依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请同学们有力而响亮地再读课题——为人民服务。

二、检查预习

文中有些不太容易读准的词语你能读正确吗?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强调“剥削”等难读的词语。

2、指导“鼎”的笔顺。

“李鼎铭”的“鼎”是能代表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字。(出示鼎的图片及字形演变)同学们你们看,象形字的“鼎”就像一幅画记录着这个字的本意。他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或者放在宗庙作铭记功绩的礼器。后来“鼎”字又引申出多种意义(出示ppt),学生组词。

这个字笔画较多,笔顺易错,仔细看老师怎么写。

师范写,生书空,写一个带“鼎”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同学们,既然这篇课文是演讲词,那么演讲是有目的的,演讲者在演讲中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让听众形成共识。请几位同学读读这篇课文,想想毛***在文章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哪里直接提出并解释了这个观点?引出第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去掉“完全、彻底”再读,体会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出示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自读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试着概括小标题。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关键词。

过渡语: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通过找关键句,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原来那么长的一篇文章,现在只剩下这几个关键词了,简单明了,一看就知道***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方面,这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

提出观点以后,要想让别人认同你的观点,还要以理服人,证明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怎么展开说、深入说,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重点。

四、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先来看第二自然段,“死的意义”这部分,***在表达这一观点时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引用

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为什么要引用司马迁的话?(更有说服力)

(2)你还积累了哪些关于生死的名言?(学生交流)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像***一样引用名言,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2、对比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1)这句其实就讲一个字——死。为人民利益而死,这个“死”能换个词解释它吗?(牺牲、献身、捐躯、就义)同样是死,这些解释能用在“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中的“死”吗?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明白死的不同意义。

同样一个字,却写出了不同的死法。一个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爱戴、敬佩,一个表达了对法西斯的愤恨。

(2)男女生对比读出这种情感。

(3)你还知道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轻于鸿毛?

3、举例

“张思德的死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为什么说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结合课后资料袋去理解。

小结:毛***就是运用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对“死的意义”做出解释。在这一自然段中,毛***围绕中心观点发表了他的看法,我们来一起整体读一读这一段。

4、尝试背诵。

 五、小练笔

我们来看这一自然段,毛***围绕自己的观点,先引用名言,再用对比,最后用举例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你们学会这个方法了吗?让我们试着用一用。

这个单元的习作是《我的理想》,习作的开头,我们可以先谈一谈。请同学们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写自己对于理想的观点。可以选择一种方法,也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写完以后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小提示:

1、提出自己对理想的观点

例如:理想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

2、引用名言警句(出示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供学生参考)

3、对比有无理想的区别

4、举名人为理想奋斗走向成功的事例。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如果不献身给一个伟大的理想,生命就是毫无意义的。

——何塞·黎萨尔

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议论性文章有三要素,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也来揭晓议论文三要素的秘密。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及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内容。

2、如何感受***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聚情感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国庆60周年庆典的阅兵式盛况。(多媒体播放:国庆阅兵盛况)

2、同学们,“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从上个世纪开始,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永恒不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板书课题:为人民服务)

3、介绍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参加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在会上发表的一篇演讲。那你们对张思德有哪些了解呢?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初识张思德

二、了解体裁,掌握学习方法

1、师导: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

2、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对,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议论文。[板书:议论文]

介绍议论文:

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你们知道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议论文的观点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读后交流:这篇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4、了解议论文的学习方法

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引刃而解。我现在抽其中的3段请你们来读一读,既想了解你们预习的情况,还想和大家一起寻找每段的要点

5、理清脉络,了解各段重点

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2—4自然段的重点句和关键词

板书:死的意义

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

6、小结:***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指名回答

三、了解观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2、交流,理解句子

(1)出示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找出重点的词语,理解“完全”“彻底”

(3)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4)朗读感悟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1、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2、学生自由读,交流: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一)、引用名言

(1)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指名读这个句子,了解词语意思: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

(3)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交流课外积累的名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景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二)接下来,***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呢?(对比)

(1)出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2)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句话其实讲的是哪个字?(死)

(3)(点击课件: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什么意思?能换个词解释它吗?(献身、就义、牺牲、捐躯······)

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吗?(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呜呼哀哉、送命……)

(4)指导朗读

(5)小结:同学们,在***的演讲中,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这对比呀,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说明的好办法——对比。

(三)***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子)

(1)张思德是谁?***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平时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指名读课后“资料袋”

(2)多媒体播放张思德电影片段,帮助体会

(3)小结: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常的人,普通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为我们讲述一个共同的主题——为人民服务。

3、总结:这一段很有特点,***先总的说……接着引用说……然后对比说……最后举例说……让我们带着方法一起读一读。

4、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张思德永远离去了,但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个年轻的好战士,可亲可爱的好战士——张思德!我们更记住了他身上最可贵最朴素最永恒的精神——为人民服务!正是靠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了风风雨雨,从胜利走向胜利。

板书设计:

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

本文来源:http://www.yyzstj.com/jiaoxueziyuan/16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