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例分析

| 教师评语 |

【www.yyzstj.com--教师评语】

  编者按:青年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课堂的教学则是其中一个部分,下面我们来看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例分析吧!

  青年教师培训万古镇小语12班的学员们在辅导老师苏老师和赵老师的组织和安排下,于2017年11月28日上午在万古镇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举行了同课异构的活动。我有幸聆听了万古镇优秀青年教师任福瑞和王翠玲带来的同一个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两堂不同的但同样精彩的课堂教学,无论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设计,两位老师都紧扣新课标对中年级语文教学的指导要求,凭借自己深厚的语文功底和课堂驾驭能力,让我们领略了两道有着不同之美的风景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揭示了语文最本质的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在重视学生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好形成。

  王翠玲老师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第三课的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阅读,是学生贴近文本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感受着《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王老师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以“桥”为谜底的谜语导入新课

  谜语的形式导入,贴合实际,简单易懂,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进课堂。

  过渡 师:有了目标才会有方向。(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学生齐读教学目标,明白自己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巩固本课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学习方法:生齐读、指读、正音

  师:请同学们选择几个词语,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生回答

  教授学生抓住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

  过渡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下面看看大家是不是读书小能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几个场景。

  四、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

  杭州医院 台湾医院 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王老师借助两个场景的两个人的同一个动作,进入课文,首先让学生通过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体会小钱的病情,知道生病的可贵。然后,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一步步引导孩子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采用让学生抓关键词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人物品质和感情。

  学生开始读文感悟不深,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教师通过话语让学生知道要再读课文去体会深层含义。美国著名学者爱默生说过:“世界上最艰苦的事是什么?是思想。”思想的果实是甜的,但思考的过程却是苦的。没有刻苦的精神,思考就会深入不下去,甚至半途而废。在学生想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再给时间让他们思考。

  五、拓展总结

  王老师借助课后的第三题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并推荐学生阅读《千里爱相随,小安安平安回家》

  评课记录

  整节课,王老师凭借厚重扎实的基本功,准确把握文本基调,合理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自己指定的教学情景,注重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如:1、抓关键词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理解课文内容。2、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不仅感受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体会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但美中不足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学生表现得不够充分。正如中心校仝主任做的总结“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作者|万古镇穆营小学 小语12班 杨淑静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源:http://www.yyzstj.com/jiaoxueziyuan/11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