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范文

| 大学生创业 |

【www.yyzstj.com--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村官”作为知识精英,下到偏远农村工作,这种现象就像当初的知识青年下乡一样,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风波”。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范文的范文,欢迎阅读!

  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范文篇一

  蔡伟丽,女,出生于1985年4月21日,2008年入党,2008年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大学,现任四棵树镇查干布勒格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在大学期间就把当一名大学生村官,为农民服务当做自己的理想。通过公开招聘和组织的层层选拔,于2010年5月担任了乌苏市四棵树镇查干布勒格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工作一年多来,我真情投入农村,真心融入群众,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注重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当起了“宣传员”、“组织员”、“勤务员”、“调研员”和“统计员”。积极主动为镇村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女大学生“村官”的时代风采。

  立足自身特长,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员。2010年工作不久,我就根据党委政府的号召和要求,主动承担起上级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员角色,认真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各项惠农政策,深入农户家中,及时将党的各项政策以及有关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到户,并及时解答相关问题,确保农户对各项惠农政策熟知。

  把握实际,当好村级事务的组织员。我积极配合村级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和每月的远程教育学习,在每月5日党员学习日活动中,认真做好党员签到

  和会议记录,确保各类学习取得实效。全镇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与村党支部成员组织党员参加以“情系民生、尽责奉献”为主题的党员奉献活动日,积极引导党员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锋,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嘴勤、手勤、脚勤,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基层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服务”两字,在查干布勒格村整合土地的过程中,有几户始终不愿意将土地主动交出,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庆的带领,入户走访,给群众做思想工作,最终这几户终于将土地主动交出。在土地合作社正常运行过程中,又有部分群众想要将土地收回,深感土地合作带来益处的我主动请缨,到这几户农户家做工作,虽然遭到拒接和慢待,最终我还是将大家的思想工作做通,愿意继续将土地交给合作社来管理,这让我非常欣慰。

  多做事,做实事,当好村级各项工作的调研员。到查干布勒格村后,我积极融入农村生活,尽快熟悉村情民情,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村里人口、耕地面积、党员及两委干部构成劳动力以及外出务工人员、享受低保人数、致富户和贫困户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村务决策提供第一手依据。

  重细心,多贴心,当好各类信息的统计员。在2010年度小麦粮食种植面积补贴工作过程中,我积极宣传粮食补贴办法,配合乡镇领导和村领导做好统计工作并及时上报,同时,积极协助镇政府进行核查和统计,确保补贴资金准确无误送到农民手中。在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中,根据镇政府任务分配,我采取以入户上门的方式,对生产、经营状况做了详细记录,顺利完成了经济普查任务。认真填写了人口信息采集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一年多来,我积极投身到村级经济产业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社会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工作中,在本职岗位上认真践行为民服务理念,以踏实苦干的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认可,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我坚信,在村两委成员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在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过程中,把青春融入农村的广阔天地,定能再繁忙而充实的岁月里绽放异彩,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美好天空。

  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范文篇二

  马刚、男、汉族、出生于1987年4月、中共党员、2010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2010年考取了安徽省大学生村官,现就职于谯城区赵桥乡王寨村,2011年8月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通过近三年的努力他不仅能够处理村里的各种事务而且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美好乡村建设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在农村这块沃土上挥洒青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美好乡村建设书写华丽的篇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描绘美丽画卷。

  走访全村 绘制王寨村村图

  在刚到村时,马刚就给自己做好了规划,想要做好工作,必须有充分的调查,所以他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把王寨村全村走访了一遍,并把王寨村全村的村图绘制出来,为人口普查下一步工作做了充分准备。在这次走访调研中,他向村干部了解村级组织建设情况,并且挨家挨户走访党员、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上访户、种植、养殖大户等相对特殊的群体,对于这次走访调查,对于一位刚刚进入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来说,其中会遇到多少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但马刚认为这些付出都非常值得,因为调研之后他对王寨村的村情民意已胸有成竹,对以后的工作更是信心百倍。

  马刚一直坚信,深入群众开展调研走访是做好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调研走访让他了解王寨村村情民意,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调研走访让他了解了农民的所思所需,知道了如何为民服务;调研走访使他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脚踏实地 真诚为农民服务

  在前期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马刚对王寨村村情民意有了深入的了解:王寨村一直以来是“难点村”,以种植业为主,由于紧邻亳州市南部新区,受南部新区的影响,农民很难改变原有种植模式,并且新农村建设工作一直难以开展,村里有种植药材的农户,马刚认为在四大药都之首的亳州,种植药材前景很广阔,所以他积极鼓励农户进行药材种植,有养殖技术的农户鼓励他们发展养殖,有条件的成立合作社,同时他积极帮助农户进行创业贷款,解决养殖户的资金问题,目前王寨村新发展了刘传利、刘玉龙、刘传杰3家养猪场和刘运杰养鸡场以及赵伟、李天庄2家药材种植合作社。马刚鼓励支持筹建的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不仅为他们降低了生产成本,带领农民走上了生活富裕的道路,而且为以后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2012年春节前后的大旱中,马刚更是每天奔波在王寨村的田间地头,一方面催促着农民朋友及时进行灌溉,另一方面,看谁家有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在那个严寒的冬日里,马刚让老百姓看到了政府的温暖,有的农户甚至要打电话给亳州电视台的《药都时空》,希望他们采访一下他们的这位小“村官”,但是被马刚拒绝了。马刚认为这些都是他本来应该做的,马刚这种脚踏实地、真诚为农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感到了王寨村群众,这为马刚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赢取选举 新得工作新的开始

  马刚以自己扎实的工作赢的理王寨村广大群众的认可,在2011年8月份进行的换届选举中,马刚以高票当选为王寨村村委会主任,这使他既高兴又感到压力,高兴是因为王寨村群众对他努力的认可,有压力是因为他感到自己经验还是不足,所以他更加努力的工作,多向党员干部学习,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在上任之初,他看到王寨村由于换届遗留的问题,使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各项工作都处在落后的位置,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马刚先是找到王寨村每个干部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了王寨村的规章制度,自己带头遵守,王寨村每项工作他都身先士卒,抢着干,在团结“两委”干部的同时,也提升了王寨村的工作,摆脱了王寨村“难点村”的帽子,使王寨村的各项工作都处在了赵桥乡前列。马刚始终认为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对自己的鼓励,也是对大家工作的肯定,所以更要努力工作,团结好干部,把新的工作做的更出色。

  踏实工作 为王寨村做好每件事

  做为村委会主任,马刚特别注重村内细节性工作,他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党务、村务、财务全部公开,给王寨村群众一个公开透明的村集体,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群众的好评,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扬。在平时工作中,他根据工作性质,合理安排工作,计划生育一直是长期性工作,同时也存在一定得难度,特别是在二女户的工作中,更是难中之难,所以他们做到一刻也不能放松。在方洼庄方巍巍二女户的问题上,他每天都会到方巍巍家做思想工作,一连十几天,他都会到方巍巍家,给他聊家常、帮他干农合,最后在马刚的苦口婆心下,方巍巍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了手术。

  民生工程一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马刚更是把这项工作看的重要,他带领“两委”干部,利用“一事一议”, 修通了方小庄、郑庄、以及张桥、王寨庄内等的道路,方便了群众出行。在农合农保及粮食直补款发放工作上,他更是特别用心,这些都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好政策,坚决不能出任何问题,在他的一再强调下,王寨村这些工作,一直在赵桥乡名列前茅,获得上级领导的好评。

  在信访维稳工作中,马刚更是亲自亲为,毛桥自然村的李桥龙兄弟关于土地的纠纷,一直是是王寨村的没有处理好的纠纷,他们经常上访,并且派出所也参与调解了几次,都没有调解好,马刚在了解他们纠纷基本情况后,找到毛桥村有威望的老党员群众,亲自到他们兄弟的土地上进行调解和丈量,在他从个方面进行说服教育和实地丈量的基础上,不仅是李桥龙兄弟的土地纠纷得到解决,更是改变了他们兄弟以前敌视的关系,更是让广大群众对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马刚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无不透露着他对农村的热爱,对农民的关怀。他在黄土地上挥洒的青春,将生根发芽结出更加骄人的果实。

  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范文篇三

  “做村官,不能急,也不能理想化。必须从小事做起,一件小事、一个帮忙,村民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感情就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摘自王东海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

  2009年7月,王东海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西藏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仁布县帕当乡切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一职。这个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年轻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锻炼中成长,在奉献中收获。两年来,他克服饮食差异、语言不通、交通不便、高海拔、一天只能用两小时的水电等艰苦环境,从点滴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今年8月13日,经村里党员和群众的联名推荐,在村党支部正式选举中他获得到场15名党员的全部选票,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

  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和肯定,同时也被上级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培训班“优秀学员”、第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主题征文优秀奖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先后也被西藏电视台、日喀则电视台、《日喀则报》、《中国扶贫半月刊》、中国西藏网、大学生村官报、大学生村官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一、走出象牙塔, 踏进泥巴墙

  1、隆重的村官欢迎仪式

  2009年9月14日,王东海第一次进村,全体村民为这个汉族村官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村委会宰了两只肥羊来庆贺,每家每户送上了承载着圣洁之意的洁白哈达,这阵势着实吓了他一跳,让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备受感动。但是感动之后,他迷茫了,他发现基层的现实与曾经的理想大不一样,就连最起码的语言交流他都无法做到,那接下来该怎么开展工作呢?一段时间内,他的内心充满了挣扎,非常纠结,但是一想到村民的鼓励和厚爱,王东海对自己说:“作为一名党员,既然选择了,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绝不能半途而废。”,于是他重新反省自己、及时调整心态,给自己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计划,重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2、快乐学藏语

  切村地处偏僻,平均海拔4200米,全村60户,405人,当地藏族群众基本不懂汉语,这就造成了他们之间的语言不通。发现问题,就必须要解决!王东海痛下决心,开始“拜师学艺”,拜乡里的藏族干部为老师,他也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天天练习记单词,恶补藏语。

  最初,第二天如果有工作,他就在前一天晚上让“老师”把藏语的发音用汉字标注出来,晚上反复练读。有时藏语的发音很难掌握,在下村的路上,王东海仍需一遍又一遍的进行熟悉,这样等到了村里,一口流利的标准藏语就出来了。学藏语的同时他对自己还有一个要求:始终把自己当作村中的一员,一名普通的老百姓,每天利用空余时间走东家窜西家,与群众一起唠嗑,练习藏语,无论说错与否,哪怕是闹了笑话或者明知道自己大部分语言听不懂,他也硬着头皮听,硬着头皮说,心里总想着,不经常听老百姓说话,什么时候都学不会。按照这种模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勤学苦练,经过两年的学习,群众对他的评价是:“东海比藏族还藏族”。

  二、要想当好“村官”,必先当好“村民”

  1、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

  在乡领导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的指导和带领下,他走村串户了解民情,了解村里的经济、民生情况。两年来,王东海走访了全村60户家庭,与村民面对面的交流,并把全部村民的具体信息登记在了自己的工作笔记本中,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资料库”。对各类数据、会议记录、各类合同和村里的规章制度及上级的红头文件他也尽自己最大努力对其实现了电子文档保存,方便在工作中能更快、更便捷的调用数据,提高了村务工作的效率。

  在实践中,王东海还摸索出了以“三勤”为核心内容的工作方法:勤说,无论说错与否,天天和牧民唠嗑练藏语;勤记,村里的大小事,用一个笔记本记下来,掌握每户牧民的基本情况;勤跑,在村中勤转悠,第一时间知道牧民在想什么。工作期间,他参加村两委工作会议50余次,参与了村务公开、沼气建设、安居工程、德米水塘维修、农网电建设、抢修防洪坝、养老保险、农保、村委会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本村德米水塘维修扩建期间,他每天早上8点爬3公里的山路去工地,晚上9点赶回住处。半个月来,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刮风下雨,他都坚持每天往返于施工工地现场,坚守在工地上监督施工安全和施工工程质量。在工地上,他拿起铁锹、锄头与村民一起劳动,坚持奋战15天,确保了水塘的顺利完工。同样在抢修防洪坝期间,他和村委领导班子,通过宣传教育,带领全体村民齐上阵,抓住时机,积极投入到防汛减灾工作中,冒雨抢修防洪坝,共同应对可能因雨季大量积水而造成的帕当公路路面跨塌问题,及时消除了需要维修的水渠、雄曲沟堤坝以及公路塌方路段的各种隐患,切实保障了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全。

  这些实际的行动不仅锻炼了他的吃苦能力,而且也让当地老百姓对这个大学生村官刮目相看,纷纷夸他能吃苦耐劳,能帮群众干实事。

  现在,不论他走到村里哪个农户门口,主人都会亲切地招呼:“来来来,村长啦,坐一会,我们聊聊。”

  2、拉牧草不辞劳苦

  切村是一个半农半牧的村落,对于村民来说,放牧、养好牛羊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每逢夏季,村子周围的牧草旺盛,牛羊的食料可以就地满足。然而每当冬季来临,储存牲畜饲料就成了村民工作的当务之急,多数村民往往需要从临近县城有牧草的农户家拉草料,以前都是拖拉机、牛车运草,很是不便。

  自从王东海来到村里后,便利用起09年党中央、国务院赠送村里的一辆金杯130小货车,当起了村里的免费司机,老百姓的出行和运草都方便多了,群众时不时的都会找他帮忙。每次拉牧草时,为了能早点回村,他和农牧民群众会在早晨7点出发,每次夜归时都已到12点,冬夏无常。老百姓出去一次不容易,为了尽可能一次拉更多的草,往往会最大量地往车上装牧草,随着车身的加重,车底逐渐下降,如遇山坡行驶,车子没有加力档,借助人力推车前行是常有的事。在储草的繁忙季,出车次数一星期不低于三次。 农民其实很淳朴,你真诚相待,他们回报你的也是真诚。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本质就是为村民服务。他说:“只要能为老百姓做点事,我就特别开心。”

  3、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为了不断丰富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全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他配合乡领导积极开开展文艺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先后开展了一些实际活动。例如,每年三八妇女节,都组织举办本村庆祝“三八妇女节”歌舞活动,向村里送去300元现金,同时向广大妇女朋友们宣讲了《妇女权益保护法》以及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让全村妇女朋友们度过一个属于自己节日的快乐一天。

  每年望果节,为了提高节日的质量,都向村里送去500元现金及慰问物品,设置比赛奖项,组织群众,通过开展拔河比赛、歌唱比赛、短跑比赛等活动来让大家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尽情享受原生态的农村藏文化生活,既满足了老百姓的娱乐需求,也提高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村民格桑群培说:“东海挺不错的,每天早起晚睡,白天和老百姓在一起,逢年过节都拿出现金及慰问物品,看望孤寡老人,设置比赛奖项,组织群众开展拔河比赛、歌唱比赛、短跑比赛等活动。我们为他当我们的村官感到高兴。”

  4、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带领百姓脱贫致富

  为了更好的服务百姓,整合本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牧民劳动收入,2010他带领村里较有技术的群众共同出资成立帕当乡切村劳务输出合作社,注册资金80万元,并顺利办理了各项资质证明材料,拿到了营业执照,为群众的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样在去年的“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区纪委“两帮助”工作组进驻帕当乡期间,他协助乡政府和村委会起草项目报告,向对口扶贫单位自治区纪检委争取到了维修切村德米水塘资金10万元。现正王东海又有了想法,正准备申请贷款,组织本村贫困党员建立牦牛养殖基地,扩展群众致富道路,改善农牧民的生活状况,刺激推动全村经济发展。

  当然,王东海的这些努力,也换来了村里的格外照顾。冬天,村里考虑到帕当乡的气候比较寒冷,专门送来了牛粪给他用于取暖,考虑到乡政府食堂不做早饭,又送来了糌粑、土豆给他当作早餐等。可以说村里百姓时时刻刻都在为这位汉族“村官”着想,也有很多淳朴的百姓对他关心的说:“东海,你是外地人,能来我们这做村官不容易,没有糌粑吃了、没有青稞酒喝了告诉我们,我们给你送到家里去。”,每当听到这样亲切的话语总是让他非常感动,同时他也明白,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肯定,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扎根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的信心。

  三、“村干部帮他找女朋友”

  听说过村干部帮大学生村官找女朋友吗?切村的村干部就张罗着要帮东海找个藏族好姑娘。他说:“村民能把我当自己人看,我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一个字概括——值!”。

  王东海做村官有两个工作原则:第一,深入群众,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要时刻想着农民的疾苦和需求,保持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二,干事创业,不能老是待在办公室或被政府借调,虽然那样看起来很有面子。要拿出实际行动来,干对百姓有益的事,创能带动农民致富的业,而不是天天坐办公室。

  点点滴滴、琐琐碎碎的百姓生活让他真切体验到村民的喜怒哀乐、深情厚谊、所想所盼;不经眼的蒜皮小事、一句不留意的话语,让他收获感动、汲取灵感、获得进步;“村官”这一称呼他不觉得是一种不同于村民的光环,相反,它成为必须为村民做出点事情的压力和动力。他坚信,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从事那一种职业,只有勤勤恳恳、扎实工作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只有心系群众,创业富民才会获得尊重和认可。

本文来源:http://www.yyzstj.com/chuangyeziliao/44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