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的游记作文300字5篇

| 英语阅读 |

【www.yyzstj.com--英语阅读】

  公园,是政府修建并经营得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得休息游玩得公共区域,人们只要有空闲,就要一起前往公园游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公园的游记作文,欢迎阅读。

  西海公园游记

  今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爸爸带着我去莱芜西海公园游玩。

  西海公园位于莱芜的西南部,从莱芜坐8路车约十几分钟即到。一进公园的大门,看到西海湖壮美的景色,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真美啊!”

  公园里有“观海亭”、“听涛亭”、“喷泉广场”等许多秀美的景点。我站在“观海亭”上放眼望去,只见美丽的西海湖碧波荡漾,金色的阳光照耀在湖面上,闪烁着碎金子似的光彩,好像千万条小金鱼在游动。湖水清澈见底,隐约可见鱼儿在自由自在地嬉水。湖的中央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树木郁郁葱葱,景色怡人。

  我又来到了“听涛亭”,只听到耳边传来阵阵的松涛声。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立刻嗅到空气中有一股清新的松柏的香气,感到浑身清爽,心旷神怡。

  “喷泉广场”上游人如织,欢声笑语,非常热闹。小朋友们有的玩碰碰车,有的放风筝,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西海公园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中山公园游记

  有一天晚上,我表姐来到我家,于是,在晚饭过后,我就和表姐、还有两个小表姐一起去中山公园。到中山公园门口,虽然已经八点半多了,但公园里还是热闹非凡,公园里的开心声、欢叫声都在公园里叫出来的。

  我和表姐,还有两个小表姐去玩青蛙跳,我觉得玩到中间的时候非常的刺激,玩完之后,我还想在玩几次。然后,我们又去玩金龙滑车,玩完金龙滑车之后,我们去鬼屋里面,我从,来都没去鬼屋玩过,这下,我想去鬼屋看看有多恐怖,原来里面很恐怖,走在中间的时候地板突然震了一下,我就不小心摔了一个跟头,我怕的马上站了起来,拼命的往前跑,我跑到最后,终于找到了出口,出来的时候,我想:“我再也不去鬼屋玩了,我以为鬼屋不是很恐怖,想不到鬼屋里面的怪又多又恐怖,我永远不会再玩了。”

  中山公园里面的东西真刺激,公园里的小朋友玩得又开心又热闹。

  石刻公园游记

  今天早上我们去了石刻公园。

  早上晴空万里,我和妈妈还有外公一起去石刻公园玩。首先我们去了鸽子广场喂鸽子。广场上有很多鸽子,它们有的在吃东西,有的在玩,有的在地上梳理羽毛,还有的在空中飞来飞去。有一只鸽子太饿了,飞到了我的手上,它吃得好香啊。

  然后,我和妈妈还有外公一起坐了观光车游览了东湖山。在路上看见了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花。路上的行人有的人在跑步,有的人在骑车,有的人在走路,还有的人站在路边跳舞,真是热闹。这一路上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后来,我发现有一个钓鱼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小池子,小池子里面有非常多的金鱼。有橙色和白色的。我就想钓鱼,于是我就去钓鱼,我以为自己钓不到,没想到我居然钓到了,我实在是兴奋不已。

  回到家里妈妈说:“下次再给它钓个伴”,我爽快地答应了。

  董永公园游记

  孝感董永公园的变化可大啦!

  以前的董永公园,树木非常的少,到处都是泥巴,空气一点也不清新。地上有很多的垃圾,还有人随地乱吐痰,没有环保标语牌,来告诉人们不要乱扔垃圾,湖面上漂着许许多多的垃圾,垃圾把湖水污染成黑水,发出着阵阵臭味。

  现在的董永公园,这些毛病全改掉啦!

  地上全是绿茸茸的小草,嫩草里面夹着一些蓝色的、紫色的、鹅黄色的野花,散发着一股清香。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空气清新甜润。草地上的环保标牌时刻提醒着人们要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湖水撞在岩石上发出“哗哗”的声音,多像大自然在演奏乐曲呀!小鱼在清澈的湖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多讨人喜欢呀!一场春雨过后,花草树木焕然一新,就像给董永公园换了一件新衣服。

  董永公园的变化真大呀!

  黔灵山公园游记

  去年六一儿童节,老爸为了让我见识一下黔南第一山--黔灵山的秀丽风光,同时为了解解暑,把我拉到黔灵山去。

  看到的就是一片翠绿的树林和一条山路,山路两旁古木参天,灌木丛丛;脚下用方石铺成的石阶,走起来惬意无比。

  我去买了一瓶饮料,突然,走在前面的几个游客急急忙忙的往回跑。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好奇的问:“前面出什么事了?"

  他们惊慌失措的说:“啊,里面……里面的猴子太猖狂了!”

  我捡起一根棍子当“武器”用,继续前行。突然,冒出一只猴子来,抢了我的饮料。唉,我的“武器”不管用了。其它胆大的游客大部分都被抢了。有个人的损失才叫大,一袋杨梅都被抢完了,而且是用布袋子装的,难道这些猴子在黔灵山这个充满“灵气”的地方“修练成精了”。

  这次黔灵山之行,让我有喜有怒。喜的是我饱尝了人间美景,怒的是,这些猴子无法无天,让我怒不可遏,又无可奈何。

本文来源:http://www.yyzstj.com/yingyuziliao/15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