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质教案

| 初中 |

【www.yyzstj.com--初中】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呼吁生态环境保护的报告文学。用罗布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八年级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八年级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CAI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一】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法突破重 点:

  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诣的写作方法。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难 点:①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②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突破

  课文全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对对比、拟人、客观数据的分析、体会、从而整体把握该篇文章内容。

  【三】教具准备:自制CAI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配有九寨风光图片),听到这首非常熟悉的歌曲,想必大家早已神游于以高原湖泊众多、瀑布雄伟壮观、植物景观奇妙的人间仙境--九寨沟。其实,除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外,今天教师也准备带领大家去另一个人间天堂。

  二、对比中震憾1、说美景猜测风光无限是何方。 我这儿有几张他的倩照,请先欣赏,看后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景象?(播放CAI课件:昔日罗布泊图片)

  总结:刚才大家看到的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更是人间仙湖。(板书:仙湖)2、诉惨状联想。 我这儿还有几张更为美妙的独特的图片,也让你们开开眼。看后问:你们看到的又是什么景象?(播放CAI课件:今日罗布泊图片) 总结: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没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摄氏度。天空中没有一只鸟,没有任何飞鸟敢于穿越,它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恐怖的地方。(板书:沙漠)3、解包袱这是同一地方--罗布泊,书中寻找天堂与地狱的景象,富有感情的朗读。(讲析对比,列数学和生动的说明) 刚才我们看到的两组图片,一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组是大漠沙若浪,寂寞无人家。一边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边是戈壁滩,狂风卷,鸟不拉屎马不前。

  你们可曾想,这天壤之别的两处景,竟是同一地方--那就是神秘的罗布泊。(板书:罗布泊) 请同学们翻开12课,分别从文中找出罗布泊青春亮丽和恐怖凄凉景象的句子。(学生自由勾画并朗读) 齐读文段(投影显示文段)过渡:美景不在,惨状不堪目睹,文中准确的数字同样震撼人心,请从文中找出体现今昔变化的数据,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初中八年级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质教案

  前置性作业

  一、搜集罗布泊的相关资料。

  二、积累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三、熟读课文,谈谈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

  四、精读课文,找出撼人心灵,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揣摩体会其作用。

  五、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现在最想说的或者最想做的是什么,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手抄报、设计标语、编歌词、作诗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撼人心灵的语言。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多媒体课件:

  看完这两组图片,大家相信是出自同一个地方吗?

  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罗岗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去揭开神秘的面纱!

  二、资料展播,小组汇报。

  1、学生汇报收集的生字词。

  2、学生汇报资料。

  三、熟读课文,谈谈感受。

  1、你从题目中读到了什么?

  有哪些引申出来的问题呢?

  2、学生回答:(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2)罗布泊现在变成什么样子?

  (3)罗布泊为什么会消失?

  (4)还有和罗布泊一样的例子吗?

  3、师:同学们的质疑能力很强,接下来就请大家带着这些疑惑,走近罗布泊,探寻罗布泊,去了解罗布泊沧海桑田变化的轨迹。

  请大家快速读文,完成刚才大家自己提出的问题。

  4、学生回答初读感受,解决问题。

  四、精读课文,探究美点。

  1、师:有人说,好文章能直抵人的灵魂。

  老师初读本文时,就被文中字里行间所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深深震撼。我既感叹于罗布泊沧海桑田的变化,又惊讶于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彩。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罗布泊,触摸罗布泊,去感受它脉搏的跳动。请大家互相推荐撼人心灵,富有表现力句子,并说明推荐的理由。

  初中八年级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质教案三

  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报告文学。本单元的内容,以不同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作者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八年级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接受的是新课程理念,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品味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

  3、培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品味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读题入课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进入课堂,请同学们读课文的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抓住“泊”“消逝”“仙湖”三个关键词入手提出问题: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为什么会消失?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也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

  (二)初读感知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行文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1、检测预习。(出示文章的重点字词,疏通字音、词意)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戈壁滩

  2、默读课文,并寻找下面几个问题的关键词:

  (1)今日的罗布泊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关键词“沙漠”、“神秘”)

  (2)过去的罗布泊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关键词“仙湖”、“绿洲”)

  (3)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 (关键词“四盲“、”改道”)

  (4)同样的悲剧还有吗? (关键词“青海湖”、“月牙泉”)

  3、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发出怎样的呼吁?

  悲痛、惋惜。发出了“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的呼吁。

  (三)品读赏析

  品味语言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主环节,不光要在教学时间上予以充分保证,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具体操作上。我从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两方面设计此环节:1.教师指导(1)提出问题:找出给你触动很深的句子读一读并试作赏析。(2)提示:你可以从词语、标点、句式、段式、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选用的角度去考虑。(3)举例:如果把“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改成“罗布泊的‘泊’字左边是三点水”。比较两者,就会发现,“,”在文中作短暂的停顿,“,”和“!”加强了语气,这两个标点,有力地强调了罗布泊原先是也理应是有水的仙湖这强烈的感情。它在文中独立成段,语气更为强烈。(4)播放有关罗布泊的影音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2.学生学习(1)默读,作批注。(2)在教师组织下合作交流。(3)交流过程中边朗读边体会。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给你触动很深的句子读一读并试作赏析。

  1、体味真实性

  (1)《汉书•西域传》记载了……另据史书记载…… (作引用)

  (2)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 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 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 (列数字)

  2、感受形象性

  (1)对比:集中体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

  (2)拟人: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3)排比: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3、体会抒情性

  (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

  (四)探究延伸

  为了突破难点,我请同学们重点阅读课文第11-13段,再次品读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以其中的数据为突破口,从而引出“盲目”一词,并深入分析它的深层含义。那么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引出青海湖与月牙泉,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为了巩固成果,设计了一道题目:胡杨的诉说。加深学生的理解,并达到将学生的思想转化成文字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www.yyzstj.com/xuexiziliao/130339.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