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新农村建设规划论文

| 大学生创业 |

【www.yyzstj.com--大学生创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背景下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建设论文篇一:《探究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本文以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的新农村建设为例,来探究新农村的产业结构与发展。通过对金山区山阳镇经济发展的今昔对比,凸显出山阳镇居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的切实利益。

  关键词:新型农村;产业结构;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文章对山阳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来探究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及分析此政策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一、新型农村产业结构改革现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从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农村服务城市,城市带动农村的基本方针。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以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的新农村建设为例,来探究新农村的产业结构与发展。

  上海市金山区以“三区一线”(金山工业区、现代农业园区、金山新城区和海岸线)为重点,全面规划、全力建设。山阳镇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切实找准定位。积极整合资源。以“二三一”产业方针为主导,在服务金山全局中加快自身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09年度山阳镇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对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区农委的统一部署及指导下,全镇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16个,共计创建面积2504亩。占全镇水稻种植面积的23.9%。山阳镇通过贯彻“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不断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2009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7.86亿元,税收收入7.67亿元,财政总收入3.13亿元。财政可支配收入1.98亿元,人均财力名列金山区前茅。

  山阳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合作化经营、区域化推进、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特色优质农产品逐步实现产业化,不断探索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立高效生态示范农场,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正在逐步构建。积极发挥“山阳田园”品牌示范效应,建设集生产、休闲、会务等功能与一体的园林式农场,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基地。近年来,山阳镇已培育扶持新型专业农民2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农业企业2家、农业品牌2个。运用“联村资产公司”平台,支持村级组织启动标准厂房建设和招商工作,探索村级经济发展新路子。

  就农业而言,科学发展观要求既要从它本身可持续发展,又要与工业、服务业、科学技术等协调发展,还要以“农民”为本,时刻牢记把农民的生活改善好,把农民的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上去。农村改革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1.继续种植耕地,提高农业的工业化程度。

  2.有效利用乡镇资源、发展旅游业。

  3.招商引资、兴办特色企业。

  4.强化职业技术、优化知识结构。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展望及其局限性

  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全民生活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与高尚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制定各项政策的优先出发点与最终归宿。通过党中央、各级政府及全民竭尽全力的工作,结合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状况的改善,农民生活的提高必将有着光明的前景。

  但是,这种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农村范围广大,农村人口众多,在改革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会有很多障碍需要消除。这就需要有党中央的英明政策,更需要各级政府与基层领导干部的贯彻落实、务实工作,还需要农民的大力配合,城市的适当援助。只有全民上下一条心,才能缩短农村改革的进程,才能摆脱落后的状况,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与生活水平。

  在农村问题的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存在。就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2.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

  3.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4.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5.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四、新农村建设之浅见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之一的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锁的飞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发展中仍然存在的束缚与不足,本文拟出下列解决方案:

  1.抓好农村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大力推行“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把水利经营推向市场,利用民间资本改造农村水利设施。

  2.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费改税工作进程。尽快将农村费改税工作由点到面全面摊开,用税、费的法制化、规范化杜绝乱收费行为给农民带来的额外负担,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经营能力。

  5.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建立农机、农资、农技、农金一体化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做到市有配送中心,镇服务公司。村有分支机构的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让我们在党中央、党政府和市区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

  全镇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拼搏、聚焦发展。在发展中坚定信心,在协作中增强合力,在困难中提高水平。在服务中凝聚民心,努力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新农村建设论文篇二:《浅析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经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论文摘要: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应注重制度建设、政策配套的观点,以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发展经济等具体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却陷人了长期的相对贫困,与城市的差距拉大。基于以上原因,党中央提出了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但由于我国农村基础条件薄弱以及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原因,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遇到了很多深层次困难,因此很多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仅仅停留在建一些漂亮的新居、拓宽一下街道、沿街道盖一些漂亮的门面房层面上,而不是注重转变政府职能、搞好政策配套、提高服务质量。事实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处于落后和相对贫困的状态,有历史沿袭、现实人口压力过大等诸多原因。但是不完善的土地产权制度、不合理的城乡二元制造成的分配制度才是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加大投人、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发展经济才能解决根木问题。

  目前农村许多问题都与社保制度不健全有关。比如人口出生率始终比城市高、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长期难以脱贫致富、脱贫又返贫等。这就是由于农村社保缺失造成的。出生率高是由于养儿防老的心理,虽然养儿未必能防老。难以脱贫、脱贫又返贫是由于高昂的医疗费所致,一家人勤恳劳作好不容易有点积蓄,正当扩大生产之时,一场大病使一切化作泡影,可谓“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保制度。

  1、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在提供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条件上,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既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又是社会公平、公正的体现。虽然国务院为了让广大农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促进农村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于2002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试点推行。但在实践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筹资水平低、保障能力不强。国家、省、市、县、个人虽然都出资,但总体保障费用不高,加起来人均全年只有几百元,有的地区还不到100元。相对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的筹资水平和保障能力明显不够。由于资金限制导致参保人员的报销起点高、比例底、封顶线底。直接影响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国家、省、市、县加大投人。个人缴纳的10元应该免除,全部由政府补贴。加大投人降低报销起点、提高报销比例,逐步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看齐。与此同时进行整个医疗体制改革,将药品价格降下来,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费用得到有效利用。

  2、建立基本养老制度

  养老制度的不同体现着社会制度的先进与否、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对人权的重视程度。人们年轻时有奋斗的需要,同样老年有享受闲适生活的尊严和权力)现代发达的社会,老年人应该通过社会赡养。这是因为①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获得经济独立,不依附子女,自由的享受晚年之乐。②通过给子女减负,能给子女公平的机会,充分的发展空间。③这是社会的责任,因为人们年轻时在为自己家庭工作的同时也为全社会做了贡献。但是我们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福利制度不健全以及儒家思想传统的根深蒂固,在养老上仍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社会养老主要是五保户养老,比例较低。 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不能长期抱着这种模式,这与现代社会价值体系格格不如,长期下去必然会显露出它的落后性,羁绊生产力发展,进而影响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在养老问题上,国家不能推卸责任,应该建立农村基本养老制度,由社会供养老人。可喜的是今年我国将局部试行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虽然标准较低,但这是个好的开端。

  3、建立国家级统筹

  目前农村实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县乡统筹,到外就医报销手续复杂。农民在城市企业务工实行的市级统筹.换个城市同样带不走,且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不衔接。最终,打破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制的差异,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才是新农合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了社会保障才能进行下面的尝试。

  3.1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合理进行土地集中经营

  土地产权制度是决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也是社会发展中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键因素,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与保证。尤其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更应该加强土地的科学管理、合理使用。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还不成熟,尤其是农村。我国农村现行土地所有制度是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制。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在改革初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生产力得到恢复,且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速度的加快,市场经济制度的采用,它遇到了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表现在,近期,改革初期高速发展的势头不再,农村劳动生产率停滞不前,与城市比较相对收人越来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政府有关农业政策指挥失灵,土地流转受到限制。

  这是因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及建立其上的土地承包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产生的。法理上,首先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有权不清晰,既不是所有权也不是使用权。在此基础上集体与村民成员之间权利更是模糊。承包权的定义难以界定,造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模糊,主体虚位,土地产权缺乏稳定。

  因此按照现代产权理论,必须进行土地产权改革,采用国家所有农民承包制。国家所有农民承包制定义:现在农民承包的土地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农民,取消集体所有制。国家直接将土地使用权和建立在之上的使用权期限内的出租权、部分发展权、地役权,抵押权等出租给农民,农户对承包权拥有继承、交换、赠与等权利。国家不收取任何租金或名义上收取1元租金,租期70年或更长。在土地用途管制下土地承包权可以自由交易,交易对象不受限制,交易市价所得归当时土地承包户所有,到期当时土地的承包者有绝对的承包优先权。国家要终止承包权,必须以接近市价的合理价格收回,用来购买当时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手里的承包权。产权权力上高于使用权略低于所有权,但不绝对低于所有权,但法律范围仅限定在国家农民之间。

  新农村建设论文篇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策略》

  【摘要】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新农村目标实现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高农民素质尤为重要,其中身体素质最为基本。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农村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探讨了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构新农村体育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新农村 农村体育 困境 策略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农村体育作为我国群众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相对薄弱,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我们应该抓住当前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契机,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可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认识农村体育的价值、探讨目前农村体育面临的困境、制定相应的农村体育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农村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农村体育是我国和谐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约有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由此可见,农村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大部分群体的体育发展将会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的体质健康整体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以及全民健身工程的全面实施,进而有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为没有农村体育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是不全面的、不和谐的;而没有和谐体育的发展,我国的和谐社会也将是不和谐的。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农村体育发展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紧紧抓住我国大力建设社会新农村的契机,借力发展好农村体育。

  有利于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文化的良性发展。体育运动的项目有利于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竞争的观念。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数千年沿袭下来的因循守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从而确立与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相符合的现代生产机制与生活方式,以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日益推进,部分地区的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在农闲之余更多的是看电视、打麻将、聊天等,致使在城市里经常出现的高血压、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病”、“文明病”的发病率在农村不断增多,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在农村开展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也可以创建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还有利于农村的体育文化建设,这对我国建设新农村更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塑造新型农民形象。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新农村的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出要“加快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可见,提高农民的素质更为重要。素质通常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其中身体素质最为基本,在我国农村医疗条件不甚完善的今天,加强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农民体质最为直接的方式。只有身体硬朗了,农民才可以更持久地进行新农村的建设。此外,通过体育运动,还可以培养农民自尊、自信、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品质,有利于新型农民形象的塑造。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所面临的困境分析

  农村体育的主体人群健身意识淡薄。健身意识的建立能够促进人们持久性体育行为的形成,然而目前我国群众的健身意识并不容乐观。据《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8.2%。在对没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的障碍原因分析表明,60%多为缺乏健身意识。和城市居民“花钱买健康”、“多锻炼,少去医院”的健身理念相比,农村普遍存在着“无病就是健康”、“劳动就是体育锻炼”等观念。有学者研究也证实,农民几乎没有体育健身意识,对体育的本质、对体育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功能知晓度较低。通常,农民很难将体育锻炼与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联系起来。这种薄弱的健身意识从内在制约了农民参与体育锻炼。正如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农民是健身活动的主体,其自身对健身活动的态度、意识、兴趣、行为和习惯是当前农村体育开展顺利与否的关键。”①

  农村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匮乏。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统计,截至2003年12月31日,在我国现有的85万多个体育场地中,其中分布在乡(镇)的仅占8.81%。就体育场馆数量来说,我国现有的60余万个各类体育场馆,城镇体育场馆的比重较大,占到79.8%,而占我国国土面积83.5%、约占总人口61%的农村地区,却只拥有20.2%的体育场馆资源。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馆严重匮乏。这种体育健身设施缺乏的状况,会严重挫伤那些喜欢体育锻炼的农民的积极性,从客观上不利于我国农村体育的良性发展。

  农村体育管理组织体系亟待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解决计划经济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我国行政机构设置规模庞大、人员臃肿、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国家对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县、乡(镇)一级政府,从横向上调整了政府的部门设置,以致我国不少县(区)乡(镇)撤消了体育部门,将其合并重组到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做法使得基层体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受到限制,使基层体育事业包括农村体育在内的政府管理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这种在体育管理体系中存在基层管理断层的情况,不利于农村体育的开展,而管理职能的弱化也会导致政府对农村体育公共事业投入的减小,从而影响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体育缺乏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组织、指导人们进行科学体育健身,传授体育健身知识技能的骨干力量,新时期农村体育的健身工程需要有体育专业人员的相关指导。然而在农村,体育健身组织机构较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较为匮乏,面对农村居民居住的较为分散、农耕及作息时间不同,如果没有相关人员召集和组织他们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便难以开展。这种专业体育指导人员的缺乏,一定意义上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农村建设中构建新农村体育的策略

  加大宣传,增强农民的健身意识。针对我国农民健身意识薄弱、健身知识与身体锻炼方法缺乏的状况,首先,应该大力普及科学体育健身的知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健身走廊、体育科普知识专题讲座来将体育健身知识输送给广大农民群众。其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社会媒介,比如在电视媒体里插播一些公益性的体育健身广告;开设一些针对农村群体的专题体育健身栏目,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来增强农民体育健身的意识。让广大农民群众意识到体育健身的价值与重要性,当农民的思想真正上升到健身需要的时候,才有利于体育的发展。

  注重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目前国家已经加大了对农村体育公共设施的投入,进展中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经为各地的农村体育带来了各种体育设施,然而我国农村体育的涉及面之大,分布范围之广,是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加强对体育设施投入的过程中,更要设立体育设施的专项资金,加强对各级各类单位配套资金的督促检查,以保证规划项目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对挪用专项资金的个人或单位进行必要的惩罚。

  建立并完善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在现有的管理体系下,各乡(镇)政府,应该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制定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规划与发展目标,在成立乡(镇)级的体育工作组织机构的基础上,构建以乡(镇)体育社团为主线,以各基层体育指导站(点)为重点,点、线结合,覆盖面广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并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管理规范、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的体育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组,从而将新农村的体育组织建设和发展推向纵深发展,推动新农村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和培养。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提出,已经将健身科学化的理念含在其中,农民参加体育锻炼,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科学化的指导。农村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应该充分发挥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师的作用,依托学校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利用教师的课余时间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同时,为了调动体育教师参与健身指导,政府应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相应的物质补偿。此外,还可以从农民中挑选具有一定潜力的体育爱好者作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来进行重点培养。

  推广或创设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农村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应该摒弃城市体育的影响,针对农村地域的特点,选取老百姓喜闻乐道、娱乐性较强的项目,比如民间传统的舞龙、舞狮、秧歌、龙舟竞渡等进行重点推广;也可以根据农民的特点来创设一些富有浓郁本土文化气息、具有生产劳作特点的体育项目,并利用农闲季节或传统节日,比如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十一、中秋等,定时、定期举办农村村级或镇级或县级等不同层次的农民运动大会或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活动,借此来加强这些适宜项目的推广,让农民在农闲等闲暇时间里体验到体育竞赛带来的乐趣,接受到体育精神文化的熏陶。

  注释

  ①姚小敏,饶平,尹龙:“多民族聚居的武陵山区农民体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3期。

本文来源:http://www.yyzstj.com/chuangyeziliao/88026.html